摘要:扎哈传闻被砍的项目满血复活!南昌的生态购物中心到底有没有可行性?张家界的300米玻璃桥即将开工;隈研吾的树型大厦落成;最后附上一个我新发现的自动生成渲染材质的超给力软件
【本文为建筑创作ArchiCreation采用稿件,请勿转载】© Luke Hayes
大家印象里似乎都有这么一件事:扎哈有个在英国牛津大学的项目,曾经让有关部门大骂一通,甚至还传出被取消的传闻。当时还有评论者指出,这个事件是全世界建筑回归理性的起点。结果在媒体上消失了几年之后,这个当初被命名为“软桥”的小型图书馆在上周居然悄无声息地落成了,这不能不说是出乎意料。
这座建筑的正式名称被定为“The Investcorp Building”,是属于牛津中东学院的综合楼,包括图书馆、自习室和报告厅等功能,总占地1127平方米。
而当初负责痛骂的则是英国建筑环境评估委员会。他们的措辞很严厉:“愚笨不堪”。围绕的问题有两点:1,建筑东向有一面巨大的玻璃窗,却没有任何遮阳措施,会造成室内过热;2,虽说是“软桥”,还有“沟通中东与欧洲”等一番良好的说辞,但这个建筑看起来就像是两座老房子之间的粘连物,鼻涕之类。按理说负责环评的部门应该对项目有生杀大权,但不知道是因为公关手段还是其他,这个软桥就这么建起来了——而且玻璃窗上依旧巨大,依旧没有任何遮阳板。
从效果图和实景图上看,似乎也只有一些材质上的细微变化。从项目的角度说,扎哈简直有神一样的运作手段,值得钦佩。至于设计本身,我不置可否。
Courtesy of Vincent Callebaut Architectures
如果这只是个雕塑,那简直是太棒了。迷人的穿插空间,花园,荷花池,还有贯穿各种空间的孔洞,营造了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花花世界。这是Vincent Callebaut事务所为江西瑞昌设计的一座“购物中心”。注意,是购物中心。
从技术上说,用参数化形成的模块化构件来完成建筑的主体受力结构,这是很新锐的做法,也有相当高的可操作性。建筑的屋顶有的覆盖以光伏板,有的是露天花园。在介绍中,也充满了各种诸如“生态”“环境”一类的名词,看起来野心勃勃。
但是到了剖面图就能闻出一些不对劲的味道了。这不是个雕塑,是个购物中心。大型公共商业建筑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吗?于是我去翻了一下Vincent Callebaut事务所的网站,发现他们过往做的全都是一些极尽夸张又全无可行性的设计,还有超级大楼水下城市之类。如此一对比反倒显得这个购物中心还有几分靠谱了。至于这个项目属于什么性质,请大家自行判断。
Courtesy of Haim Dotan Ltd. Architects and Urban Designers
张家界有个名胜——天门山玻璃栈道,曾经吓破了不知道多少人的熊胆。而最近建成的重庆龙缸风景区的巨型玻璃观景台又把刺激提升了一档。于是张家界景区上周又宣布了一个300米长、横跨大峡谷的超级玻璃桥计划。这座桥预计将于今年7月开工,10月落成。实地探访之前请自备速效救心丸。
SANAA,我们的妹岛老师和西泽老师,最近接下了悉尼新南威尔士美术馆的设计项目。对于类似项目SANAA已经有了丰富的设计经验,而美术馆方面也看中了他们对于参观和展览空间那种独特而迷人的理解方式。以上两张仅仅是初步效果图,而看到最终方案还要等至少一年。
image © kawasumi・kobayashi kenji photograph office
隈研吾在东京的一座办公综合体建筑日前落成了——它看起来就像一棵大树。除了梯形的剖面之外,表皮上多种不同的材料纹理和镂空的平台就像是树叶,给了这座建筑一个完整的意象。
最后,我要安利一个新出现的软件:PIXPLANT。这是今年让我最兴奋的软件,没有之一。它只有一个功能,就是用任意一张照片生成一张纹理贴图,而且同时还生成贴图的BUMP和置换贴图。也就是说,从此以后再也不用在渲染之前满世界找材质贴图然后拿PS一点一点做BUMP了。通过PIXPLANT,只用一张照片就可以做出一个超级真实的材质。这里禁不住要想:如果这玩意早出来几年……
目前这个软件提供30天试用版。我试了一下,虽然体积小得不可思议,但功能非常之强大,还自带渲染器。下载地址请参见http://www.pixplant.com/
数值化参数设计在国内为何迟迟推广不了,一大遗憾
我觉得还是观念落后了,要推行点新东西会遭受到很大的阻力。而且比起BIM,参数化这种东西太像奇技淫巧了,再说大家一说到参数化就会想到扎哈
奇技淫巧的建筑刚好满足了长期处于秩序与规则中的人们对非理性非规则的事物的好奇和向往,扎哈的舞台会越来越广
扎哈太极端了。就好比车只是个交通工具,扎哈非要拿去演速度与激情。其实大量会开车会用车的人才是推动发展的基础。
嗯,不过在中国这个既堵车又无序的地方,速度提不起来,激情更没有,何况大部分人也没钱买好车,所以就盼望能不能偶尔有个本土扎哈二代出现,打破以下沉闷的气氛,不过发展的基础确实还是得靠大众,比如你我。
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扎哈及一群粉丝就已经足够了。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建筑师,比如中坚力量的王澍朱小地张雷张轲等等等等,还有大量的后起之秀。前不久看了米兰世博中国馆的建筑师谈设计,受益匪浅。我一点都不觉得他们有什么比扎哈差的。中国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人才,变革只是时间问题